追肥是在作物生長期間進行施肥,其目的是補充生長期的滿足,且滿足作物生長發育期間對養分的需要特別是為了生長期需要的營養*大效率期對養分的需求,是小麥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 施用的化肥品種主要是性質較穩定的速效氮肥,其用量一般占總施肥量的90%以上(旱薄地除外)。在基肥施用磷,鉀肥不足的情況下應盡早進行追肥,已提高肥料利用率。小麥不同時期的追肥如下
(1)苗期追肥 苗期簡稱“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施肥初期,占總用肥量的20%。每畝追施碳酸氫銨5~10千克, 素3~5千克,或少量的人糞尿,其作用是促進苗均,苗壯,增加冬前分蘖,特別是對於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麥,丘陵旱薄地和養分分解慢的泥田,濕田等低產土壤,早施苗肥效果好。但是對於基肥和種肥比較充足的麥田,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2)越冬期追肥 也叫“臘肥”,由於複種指數高,種麥前來不及施足有機肥作基肥,再者小麥分蘖期是一個吸氮高峰期,一般都要重施臘肥,以促進根,壯蘖,彌補基肥不足。南方和長江流域重施臘肥的習慣。臘肥是以施用半速效性和遲效性農家肥為主,以促進長跟分蘖,長成壯苗,促使三類苗迅速轉化,升級,對於北方冬麥區,播種較晚,個體長勢差,分蘖少的三類苗,分蘖初期沒有追肥的,一般都要才去春肥冬施的措施,結合澆凍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後施氮肥,每畝施碳氨酸氫5~10千克或尿素3~5千克,對於施過苗肥的可以不施臘肥,小麥進入越冬期後,可用馬糞等暖性肥料撒在麥田,起到保溫增肥的作用。
(3)在苗肥期和越冬追肥期,在判斷土壤養分含量上,在現代農技上需要用到測土儀對土壤養分含量進行檢測,檢測出養分含量比較低的土壤可以因地製宜的合理施肥,養分含量高的土壤可以不用施肥,測土儀測土壤的原理是光電比色準確檢測出土壤氮磷鉀有機質的含量,從而**指導施肥。相關推薦HM-TYA型測土儀,實用並且價格相對實惠。
文章地址:http://www.ebenstores.com/gsxw/44.html